电话:400-123-4567
第三系列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果采摘 > 第三系列

南明区:建强综合文化站服务阵地 将“诗与远方”送到居民家门口

时间:2025-09-04 01:35:26

 

  跨进西湖路街道综合文化站的大门,越过一个转角,一个多元的公共文化空间跃然眼前,舞蹈队的成员们手持绢扇翩翩起舞,在隔壁的小房间里,社工正带着放暑假的孩子们打着快板,一开一合间奏响清脆的乐章。

  “在综合文化站建成之前,居民想要开展合唱、舞蹈等文娱活动,一般只能露天开展。”西湖路街道综合文化站负责人杨娳向记者介绍,如果要在室内开展文娱活动,也只能依托街道办事处的空闲空间,不仅场地有限,而且缺少软硬件设施。

  2022年,为深入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作,西湖路街道秉持功能互补、服务扩展、品质提升的宗旨,在南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以建设、提升、改造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主要任务,以建设“15分钟生活圈”为主要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西湖路街道综合文化站。

  2022年12月,西湖路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并于2023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站内面积619平米,设置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文体健身室等,同时,引入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围绕文化、教育、健身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记者跟随着杨娳的脚步参观西湖路街道综合文化站,排练室内空调镜子、舞蹈把杆一应俱全,阅览室的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图书,书架顶层则陈放着辖区居民的书画作品,为阅览室更添几分墨香,转角和角落也作了精心设计,一张张最美院落、最美背街小巷、最美阳台,让转角成为“文化角”。

  记者来到西湖路街道综合文化站时,省委机关老干部舞蹈队的队员们正在排室里准备开展新一次的排练,队员们精神抖擞,颇具活力。申阿姨是舞蹈队的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自从文化站建成,她们就跟街道报名申请在文化站内开展练习。“文化站里面软硬件设施都配备齐全,还有规范化的练习场地,在这里练习效果很好。”申阿姨说。

  在西湖路街道,像省委机关老干部舞蹈队这样的民间文艺团队有整整20支。为更好管理和发挥这些民间文艺团队的力量,西湖路街道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规范队伍的日常管理、活动开展等,定期召开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共同商讨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表现优秀的队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辖区文艺爱好者的艺术素养,2023年西湖路街道与南明区老年大学达成合作,设置老年大学西湖教学点,开设走秀和民族舞班,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宏声民乐队、甲秀星光艺术团、七彩舞蹈队……一支支各具特色的民间文艺团队和队伍成为西湖路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里的生力军,在社区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中展现风采和活力,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送到居民家门口。

  通过依托综合文化站对民间文体团队进行发掘和建设,目前,西湖已有舞蹈、民乐、朗诵、管乐、合唱等多种类型的文体队伍20支,队伍人数累计达499人,已累计开展专业化培训20余场,培训人次达320余人;同时,综合文化站为服务阵地,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服务人群达3万余人次,让文化场所真正成为培育本土文化力量的沃土。

  “家门口”的综合文化站承载起辖区居民的“诗与远方”,将文化新风吹进大街小巷,吹到百姓身边。目前,南明区各乡(街)均建设有综合文化站(中心),未来,南明区将通过推动基层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促进综合文化站(中心)高质量发展,让“15分钟文化圈”不仅是空间上的便捷可达,更成为精神上的温馨港湾,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让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浸润人心,真正实现文化惠民从“走进社区”到“融入生活”的深度跨越。

返回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